新形势下中职\中专数学教育的思考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4-19
  • 阅读量50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当今中职、中专教育改革的根本日的,无疑中职、中专教育的数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关键词:中职,中专,数学教育,问题与对策,创新


  作者:王华敏


  当前我国中职中专学校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和实习等,特别是对各专业实践课内容进行了改革。而对文化课(如数学、英语、语文)却没有进行相应改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专业课的课程改革。


  一、中职、中专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生源素质总体不高


  处于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夹缝”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学生生源处于尴尬境地,绝大多数学生是无法升入高中而不得已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


  以笔者调查的学校为例,一年级新生中有70%的学生数学在初中一年级以后就从未及格。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有90%的学生习惯并且愿意做简单计算题,但对抽象的理论概念有着绝对的抵触。


  2.教学内容多课时少


  中职、中专学校的学制由过去的三年制改为现在的“2+1”制,课程总学时数减少。经调查发现,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开设数学课的总课时在60-120之间,且很多学校是就低不就高,而数学课的教材、教学大纲却多年未做相应的变化调整。


  3.数学教学与专业学习脱节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1”学制的实施,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把大量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开设时间前移。很多学校在第一学期就同时开设数学和专业基础课,而在学习这些专业基础课的时候却要用到一些还没学到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可能使教学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可能使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而受到影响,数学知识就不能起到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4.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僵化


  在教学方法上,数学教师仍然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组织方式,不能将教学效果放在第一位,造成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和了解,使学生学无目标、学不扎实、学无所用,最终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数学教育流于形式。当然也有教师在课堂上尝试采用“启发式”教学,可是由于自身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这种教学方法只存在形式而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课堂气氛仍然比较沉闷,很多时间会出现有问无答的尴尬情况。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数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职、中专自身降低门槛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在高等教育机构急剧开办扩招校、普通高中蓬勃发展的冲击下,中职、中专学校为了稳定或扩大生源,自身降低入学要求,有的私立学校甚至没有任何要求,导致生源质量严重下降。这些由于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职、中专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一个工作的想法。再加上一些教师疏于管理引导,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甚至产生了厌恶和抵触情绪,这反过来必然影响数学教学进度,进而加大了数学教学的难度。


  2.片面压缩数学课课时


  中职、中专学校由于数学课的作用认识不足,数学课的课时量被大量压缩。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突出“专业课”的地位,在排课时有时会违背数学教学规律,在课时量上删减了数学的教学内容。只注重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本身也受到很大的制约,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严重限制了以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


  3.教师拥有的知识体系久未更新


  当前,很多教师在应对全国正在进行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上,不是主动改革适应,而是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消极看待。在大多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学年设置、课程设置等进行改革之后,数学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地看待改革,没有对与数学教学改革相关的理论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没能准确及时地把握改革的需要,适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沿用自己已经习惯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知识体系,这最后必然制约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度,甚至有可能使改革不能顺利改下去,有悖于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大力倡导的科教兴国战略,有悖于国家提倡的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战略。


  三、缓解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中数学教育问题的对策


  1.解放思想,转变数学教育观念


  在过去,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而在当今新的形势下,这个目标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仅要培养大批的熟练技术工人。而且要使他们具有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性作用,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数学教师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转变数学教育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对数学教育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以服从和服务于专业课教学的需要为重点,着眼于具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的岗位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需求,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劳动就业为本位转变,进行数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切实突出中职、中专数学教育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性。


  2.优化课程结构,创设校本课程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数学教育应以中专数学教学大纲为指导,建立“基础+专业”的课程体系,适应专业教学的需求,消解所学数学知识滞后专业课程教学、学习的现象。在上面我们提到现在中职、中专的生源质量不高,并且相对以前数学的教学课时减少,这就要求现在的中职、中专应合理调整数学学科课程体系,从适应学生的多层次、多样性的实际出发,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增强他们的动手、动脑和创新等应用能力为目标来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同时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职业发展的需要,大胆创设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情的校本课程,突出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将中专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基础数学和实用数学。基础数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基本素质。该阶段学习的是最基础的知识,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得会、用得上的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对初中数学内容的系统梳理并与之很好地衔接起来。实用数学旨在突出所学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该阶段学习的是各个专业根据自身专业课程学习及实训的特点,以及对数学知识侧重点的不同而选择的有区别的数学知识,它强调数学知识与工作技能、创新设计能力等实际应用的联系。


  3.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普遍同意应该把以往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静听、苦练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意识,即所谓的转变教学模式,而这只是一个纲,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应以具体情况来定。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由手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这类学校的数学教师不能照搬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模式,而应该采用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分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同一个目标而形成的一种交往、合作的体验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是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在讨论、争论、对话中向前推进、发展。数学的教学过程尤其如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或是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快乐,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提升。当然要想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加强进修学习,加强与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如此,在面对不同的实际情况时,教师就一定能够采取有效合适灵活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