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布地区宗教信仰影响因素分析

  • 投稿段知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31次
  • 评分4
  • 54
  • 0

白建华 宋连久 孙前路

摘要:了解工布地区农民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是合理引导该地区农民宗教信仰朝着健康、积极方向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基于实地调查访问所获得的数据,对工布地区农民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工布地区;logistic;宗教信仰;影响因素宗教信仰对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产生巨大影响1 。宗教信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我国学者对宗教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此后有不少学者对宗教进行了相关研究,如钱宁对基督教与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研究2 ;李栋,对基督教如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等。3 宗教信仰不仅对工布地区(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林芝县和米林县,一般称为工布地区,地处西藏东南部,下同)农民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也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宗教信仰也一直是分析工布地区农民相关行为的重要关注方向。2000年以来,工布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农民的宗教信仰也出现了新变化。挖掘宗教信仰新变化中的积极因素来分析工布地区农民相关行为已经引起了社会的不同程度的关注。在工布地区农民信教比重偏多的情况下,“只养不用”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性,并正在给整个工布地区带来严重“后遗症”,过度消费和不合理支出就是常见的问题。纵观近年来工布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从经济发展视角对宗教信仰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不仅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丰富宗教信仰研究的成果,而且在实践中也可以从深层次挖掘影响农民行为方式等因素,试图通过调整相关因素,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工布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一、研究方法、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1.研究方法鉴于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工布地区宗教信仰的主要因素,当地农民对宗教信仰的行为只存在于不信仰与信仰两种结果,可以使用1、0变量对其赋值。可见,工布地区农民是否信仰宗教这一因变量属于离散选择变量,不适用于因变量取值范围在正负无穷间的传统回归模型,本文主要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工布地区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所建模型如下:

2.变量选取影响工布地区农民信仰宗教的因素是非常复杂、多面的,考虑到研究的需要,以及调查的可行性,本文将是否信仰宗教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分为基本特征、幸福感和家庭收支3组。其中,第一组基本特征变量,具体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年限4个变量作为描述变量;第二组幸福感变量,主要选取生活满意度作为其描述变量;第三组家庭收支变量,主要选取家庭年收入和家庭年支出作为描述变量。变量的选取及解释见表1。

3.数据来源为了对工布地区农民宗教信仰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课题组成员于2012年2月至3月对工布江达县、米林县、林芝县的有关乡镇农民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共获取112个有效样本。其中,工布江达县调查有效样本数为37个,占总有效样本的33%,覆盖到百巴镇、更张乡、仲莎乡、巴河镇、工布江达;米林县调查有效样本数为51个,占总有效样本的45.5%,覆盖到羌纳乡、丹娘乡、南伊乡、卧龙、派镇等地;林芝县调查有效样本数为24个,占总有效样本的21.4%,覆盖到米瑞乡、八一镇、布久乡、林芝乡等,样本分布较均匀,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统计描述1.年龄对农民信仰宗教情况影响在选取的112个样本中,信教人数为60人,占总样本的53.6%,不信教人数为52人,占总样本的46.4%。从图1中可以看出,年龄对宗教信仰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从信教比例上看,除由于样本数量较少,出现信教比例为100%现象外,总体趋势还是呈现随着年龄的增加,信教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2.受教育程度对农民信教影响分析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宗教信仰人数所占比例在不同受教育程度下,信仰人数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在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图2中可以看出,受过不同年限的学校教育的农民信仰宗教比率维持一定的比率,且小学文化程度信仰宗教比率最高,随着上学时间的增加,农民与外界交流信息日益频繁,对宗教教义、教条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因此,随着上学时间增加,农民信仰宗教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3.不同性别对农民信教影响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现有样本中女性为51人,其中,信教人数为26人,在全部女性样本中占51%;男性为61人,信教人数为34人,占全部男性样本数的56%,因此,从信教比例上来看,男性略高于女性5 个百分点。深入研究发现:在家庭中,工布地区男性对外交往以及对外信息交流高于女性,这正是男性信仰宗教的比率高于女性的原因所在。

4.幸福感对工布地区农民信教影响分析

由于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农民感受到的幸福感,所以主要选取生活满意度指标来对幸福感进行分析。在选取的112个样本中,其中只有23人表示对生活感觉一般或不满意,其余89人均表示对目前的生活感觉满意。在对生活表示不满意的23人中,信仰宗教的人数为8人,占不满意样本的34.8%,对生活满意的89人中,信仰宗教的人数为52人,占对生活满意农民的58.4%。可以看出,在工布地区对生活感到满意,即具有幸福感的农民更倾向于信仰宗教。

5.工布地区农民不同职业信教情况分析

考虑到样本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所以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职业主要分为农民和其他职业,在所选取的样本中,农民为80人,占样本总数的71.4%,其他职业只有32人,占样本总数的28.6%,可见,在工布地区农村主要还是以从事农牧业为主。进一步分析,在80个农民中,39人信仰宗教,占农民总数的48.7%;而在其他职业中,信仰宗教的人数为26 人,占其他职业总数的81.3%,可以明显看出,相对于农民来说,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信仰宗教的比例更高。

三、实证分析

1.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spss软件对影响工布地区农民宗教信仰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所建模型中,解释变量的筛选采用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逐步筛选策略,具体分析结果如下。从表3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有三个变量进入了模型,分别为“年龄”(X2)、职业”(X3)、“生活满意度”(X5),它们与被解释变量“是否信仰宗教”(Y)存在显著相关性。另有四个解释变量没有进入模型,分别为“性别”(X1)、“ 受教育年限”(X4)、“ 家庭年收入”(X6)、“ 家庭年支出”(X7),它们与工布地区农民是否信仰宗教没有显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通过分析进入方程各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将相关影响因素对工布地区农民宗教信仰概率影响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程写为如下形式:

logit(p)=-2.165+0.056X2 +1.248X3(1)-1.041X5(1)

从中可以看出,工布地区农民的年龄和职业与是否信仰宗教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对生活的满意度与是否信仰宗教呈显著的负相关性。首先年龄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从上述方程中,可以看出,在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年龄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使LogitP 增加0.059 个单位,结合发生比可知,当年龄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将引起信教发生比扩大1.060倍。进一步分析,职业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农民与其他职业农民在信仰宗教上存在差异。当保持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其他职业农民较农民使LogitP平均增长1.247个单位,结合发生比可知,其他职业农民的信教发生比是农民的3.481倍。最后分析生活满意度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在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生活不满意的农民较对生活满意的农民使LogitP平均下降1.041个单位。

2.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总体上,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线性关系不是很显著,模型的拟合优度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调查样本的数量、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模型的选取上有关,同时,工布地区农民信仰宗教习俗由来已久,其影响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本文在变量的选取上可能会存在偏差。但尽管如此,本文仍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其中,年龄、职业、生活满意度三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是否信仰宗教)线性关系较显著。

首先,模型分析显示年龄与宗教信仰呈现正相关性,年龄越大,信仰宗教的人数越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年轻一代人更多的受到现代文明的熏陶,有更多机会接受教育,他们视野开阔,掌握了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能力,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次,通过分析还可以看出,在其他变量一定的情况下,职业与宗教信仰也具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发现,其他职业比农民更倾向于信仰宗教,其他职业主要包括经商、服务业等,从事这些职业的农民,更依赖于宗教的力量来保佑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们主要在宗教节日,如望果节、萨嘎达娃、藏历年、工布节等,通过放生、寺庙捐助、供奉、去外地朝拜等方式来获得保佑,每年用于宗教信仰方面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较高。

第三,还可以看出工布地区农民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其是否信仰宗教,调查发现79.5%的人对当前生活表示满意,通过模型分析,生活满意度高的人群更倾向于信仰宗教,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他们很珍惜目前的幸福生活,在得益于党的好政策的同时,他们认为冥冥之中还是有神灵的保护,所以会供奉神灵,希望得到不断的庇佑;另一方面,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尽管工布地区地处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地区,但相对于内地,这里仍然高寒缺氧,自然条件较差,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享受精神生活的渠道有限,加上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宗教信仰自然成为他们填补精神空缺的重要生活内容。

四、政策建议

1.强化基层政府的引导,发挥宗教信仰的积极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宗教信仰亦如此,针对工布地区农民宗教信仰现状,基层政府应做好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充分利用宗教资源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应努力抑制其对当地农民的消极作用。具体来说,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宗教经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宗教经济是指因宗教活动而产生的一系列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行为的总称。在工布地区,与宗教相关的物品需求相对旺盛,这就为宗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政府应通过相关的间接手段,合理引导宗教物品的生产与消费,使宗教经济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另一方面,要注意防治过度的宗教信仰,从而使当地农民缺乏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精神,抑制当地经济的发展,政府要积极引导当地宗教资源向文化资源的过渡。

2.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工布地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在所调查的112个样本中91人文化程度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也是很多农民盲目信仰宗教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努力利用各种渠道,提高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同时,应充分发挥当地大学生的带动作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家人及农民会产业很大的影响,从而,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3.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

通过组织一些集体娱乐活动,比如,在全村或更大范围开展农民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且文艺活动的素材多数来自于农民的真实生活,让农民自己充分参与,积极发挥其聪明才智,强化主人翁意识。同时,还可以组织农民观看一些模范先进村的录像,激励其努力奋斗的精神。这样一方面,使当地农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了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又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促进整个集体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逐步摆脱以往单调的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不仅有利于促进工布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当地文化、社会环境的稳定、和谐!

引文注释

①[德]马克思·韦伯.康乐,简惠美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②钱宁.基督教与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③李栋.基督教如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J].中国宗教,2009(2):66-6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藏项目(编号:12XZJC790002)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3YJCZH156)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